對在研究和實踐蒙臺梭利教學中突出的認識和理解

  對在研究和實踐蒙臺梭利教學中突出的認識

  正確理解蒙氏教師教學演示的“慢”速度

  蒙氏工作強調教師在給幼兒展示教具時,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要慢要清晰,它強調教師的“一招一式”,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是讓幼兒刻板的模仿。蒙氏教師的動作,在不同的時期都擁有其不同的意義,初進蒙氏教室,教師的一招一式都是在給幼兒演示教具的使用,同時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幼兒從眼睛看,到用大腦思維,再到能用肢體動作或語言表現(xiàn)出來都需要有一個過程。而后來感官訓練,教師都是在給幼兒一個思路,例如:粉紅塔、棕色梯、彩色圓柱體等都是這樣。實際上每個幼兒在以后的自我操作中都會有創(chuàng)新、有幼兒自己對形體的理解,最后幼兒的成果總是能給教師意外的驚喜,同時教師對學習投入極大的熱情和興趣,并賦予教具生命和魔力,也是感染和激發(fā)幼兒學習的先決條件。

  對蒙氏教學中“三段式”教學方法的思考

  蒙臺梭利的“三段式”教學方法,我們不是機械的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據孩子和知識的特點靈活掌握,這才是蒙臺梭利教學法的初衷。例:學習大小,如果幼兒已經知道兩個物體,大的叫“大”,小的叫“小”的名稱,那么我們在活動中就不必再教幼兒說這個詞了,而是讓他們直接說出這個詞然后進行區(qū)分和比較物體之間的大小了。

  教師“教”時盡量少的語言

  蒙臺梭利主張教師“教”時話要少,這并不是說蒙氏工作教師不許說話,而是督促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觀察幼兒是否對工作對象感興趣,怎樣感興趣等等。在蒙氏活動中教師必要的指導語是要有的,教師的指導語要以不干擾、不打斷、不代替幼兒思維過程為前提,同時還要能引發(fā)幼兒更細致地觀察思考、深入的思維和清晰的表達。

  蒙氏工作中的禮儀教育

  蒙氏工作是有一定要求的,仔細研究理解這些要求就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的工作要求它并不是刻板和多余的,它實際上是滲透著禮儀的教育。例如:穿行應盡量從人家后面繞過;不進入別人操作的工作區(qū);搬教具應相互避讓等。這種生活中的禮儀也只有在活動中、在情景中才能讓幼兒理解和真正掌握,而不是靠教師口頭的說教,這些都是我們以往教育中容易忽視的。

  在蒙氏教育中教師在逐步學會觀察幼兒

  蒙臺梭利非常強調教師的觀察,明確指出:“觀察是方法的基本指南“。蒙氏的每一樣教具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在幼兒操作時錯誤控制不僅能引導幼兒自我糾錯,同時也為教師觀察指明方向,你在觀察幼兒時只要從:幼兒是否對對象感興趣;感興趣的時間;幼兒時如何操作材料的;目標完成情況。從這幾個方面出發(fā)就能比較容易觀察到幼兒的基本發(fā)展水平。蒙臺梭利教學的個案觀察記錄,又為教師關注每一名幼兒并給予意識有效地指導提供了保證。

  蒙臺梭利教育中的哲學思想

  蒙臺梭利的教育被稱為“不教”的教育,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你可以從幼兒分散操作時獲得認識,由于蒙氏教室內所有的操作材料都有不同的教育點,每一個幼兒都是自己主動在與材料互動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并產生自己想法的,同時他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正想蒙臺梭利說的:沒有一個孩子是別人教育出來的,他必須自己教育自己。

  蒙氏活動中開始和結束一般都有走線活動,走線可以培養(yǎng)幼兒控制身體和聽音樂的能力,但它還有一個最大作用就是進行學習前準備,當幼兒在聽安靜、舒緩的音樂時,幼兒可以很快從喧鬧的環(huán)境中安靜下來,意志力和對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習慣養(yǎng)成,幼兒進入學習狀態(tài)后就可以慢慢地擺脫走線的輔助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