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廣美畢業(yè)生心語分享(下)

原標題:疫情之下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廣美畢業(yè)生心語分享(下)

五、《The Poppy Boy盲盒玩具》 作者: 王同學、何同學、鐘同學 美術教育學院

A:給我們簡單地介紹一下你們的作品以及分工吧?

何:“《The Poppy Boy》是一個合作的作品,有一系列的玩具、包裝、海報、漫畫、動畫、周邊等等,漫畫整體是一種黑童話的風格。我的專業(yè)是美術教育,專業(yè)方向是工藝,擅長的是一些手工的東西。所以我負責的是模型,就是實體展品的制作。凡是涉及實體展品的內(nèi)容從建模到3D打印到后期處理都是我的制作范疇。”

王:“ 《The Poppy Boy》是一款以探索平行世界與內(nèi)心深處為主題的盲盒玩具。它是為了那些在社會壓力下感到難以呼吸的人而誕生的玩具。平面班的我跟鐘文祺負責的是整個大的視覺設計系統(tǒng)以及人物的造型設計,以及后續(xù)的一些平面內(nèi)容跟短片宣傳?!?/p>

A:為什么想要尋找平行世界的另一個自己呢?

何:“ 這個就跟我們作品的立意有關了。漫畫故事內(nèi)容講的是一個飽受社會毒打、覺得自己是個廢物的社畜,某一天在一個‘God’的幫助下獲得穿越平行宇宙和掠奪平行宇宙的自己的能力,Poppy Boy之間可以替換部件也是為了貼合這個設定。在穿越平行宇宙遇見形形色色不同的自己之后,體驗了他們的生活,并得到了所有‘自己’最理想的‘部位,’成為了自己心中最完美的自己之后,到底會怎么樣呢?這個就是留給觀眾的部分了?!?/p>

“ 我注意到身邊人會討厭自己的性格,會很害怕自己的某種情緒或者想法,也會有些人厭惡自己身體上的某種部位等等。他們想要得到一些更好的。但是可能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向往的是什么。我們的作品就只是想向被這些問題困擾的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王: “ 因為好玩!跟另外一個自己相遇不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嗎?”

A:據(jù)我們了解,《The Poppy Boy》中的不同公仔,是可以實現(xiàn)零件自由互換的,這也是你們作品有別于市面上常見盲盒玩具的一點,為什么會萌生出這樣的一個想法呢?

何浩暉:“ 關于這個問題是有兩點原因的,一個是在最開始構想的時候我們在考慮給模型添加可動關節(jié),后面考慮到外露的球形關節(jié)會破壞外觀的整體性和美感,但我們又不想 Poppy Boy像部分的盲盒玩具一樣不可動,沒什么可玩性。 所以再考慮很多方案之后選擇了使用磁鐵連接。這樣他能在外觀和可動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同時也讓他有了更多組合搭配的可能性。”

“ 第二點是我很喜歡Switch手柄插進主機的時候那種感受,裝進去‘ 咔噠’一聲,我覺得很好玩。 所以我想讓 Poppy Boy在組合的時候也能給玩家?guī)磉@種‘ 咔噠’一下的趣味性。 事實上 Poppy Boy的原型做出來之后,我在裝配的時候,兩個零件吸附到一起時‘嘀嗒’一下的感覺確實給我?guī)砹水惽さ臉啡ぁ?”

A:盲盒玩法在如今非常風靡,作為一個盲盒潮玩的設計師,你們認為這種“不確定自己能得到什么”的盲盒玩法為什么會得到這么多年輕人的喜愛?

何:“ 這個問題在我做前期調研的時候就有關注到。在我們的參考資料里面就有提到一個詞就是‘ 盲盒經(jīng)濟’,盲盒它使用沒有任何樣式提醒的紙盒包裝,購買者 無法得知里面究竟是哪一款玩具,通過這種信息不對稱和高度不透明帶來的不確定能刺激購買者心中冒險投機與娛樂消遣的欲望。就相當于氪金抽獎買彩票一樣能讓人上癮。這個應該是關于心理學和經(jīng)濟學范疇的,是我們的知識盲區(qū),我們也就不過多深入了。”

王: “ 因為盲盒的機制在于人們根本就不知道會自己抽到什么,這種感覺就像是小時候的集換式卡片一樣,人們會為了得到自己喜歡的卡片去一次又一次地進行開包,以此來滿足自己收藏的愛好。而且盲盒玩具以獨特精致的造型去吸引著年輕群體,精致好看的玩具結合到這種類抽獎機制,自然會得到年輕人的喜愛?!?/p>

畢業(yè)設計是同學們在學校的最后一次作業(yè),其中不僅凝聚著他們在這些年來的學識積累,更是他們給自己這一段大學生涯的一個交代。而對于每一位畢業(yè)生來說,能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都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而這,也正是畢業(yè)展最重要的意義之一。接下來,這六位同學也將圍繞本次的[線上畢業(yè)展],和我們分享一些他們的想法。

在疫情的影響下,廣美本次的畢業(yè)展不得不轉向線上進行,這突如其來的“上線”無疑讓畢業(yè)展的整體觀展效果打了不少折扣,設計上的細節(jié)、作品的質感等,都遠遠不如親眼所見般明顯,學生們想要表達的思想也可能無法準確地傳達到觀眾的眼中。同時,場館的設計與布置,甚至光線氣味等,也都是觀展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事物總有兩面性,線上展覽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受地域與時間的限制,讓更多人能隨時隨地觀展,不僅方便了訪客,更讓畢業(yè)生的作品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這無疑是一件好事。

那么,作為最特殊的一屆畢業(yè)生,面對線上畢業(yè)展的種種利與弊,他們又是怎么看的呢?

A:在得知畢業(yè)展搬至線上舉行后的心情是怎樣的?

潘:“ 每年當畢業(yè)展開幕的時候就很有畢業(yè)的感覺,很有儀式感。所以在得知畢業(yè)展變成線上展覽之后我們都很難過,本來我們同學對這個畢業(yè)展充滿了期待,得知消息后我們都在微信群發(fā)各種哭的表情包,無奈的同時也表示理解?!?/p>

龍:“ 心情還挺好的,在疫情這么艱難的情況下促進了學校去拓寬了線上布展的渠道。以前總是羨慕像SVA(紐約視覺藝術學院)他們會有自己的線上畢業(yè)展的網(wǎng)頁和APP之類的傳播媒介。”

何:“ 說實話第一反應是很沮喪的。因為這是個玩具,他需要跟人發(fā)生交互,才能讓人們感受到他的魅力?!?/p>

王: “ 剛得知這個信息心情是比較復雜的,因為畢竟這是實體玩具,而且實現(xiàn)零件自由互換是其中最大的一個亮點,若無法實際把玩實物的話會比較難體驗到這一特點?!?/p>

A:怎么看待線上畢業(yè)展的利與弊?是利弊平衡?還是利(弊)大于弊(利)?

龍:“ 我個人覺得對于服裝專業(yè)的同學來說,線上展覽能夠更多的呈現(xiàn)關于主題方面的探索和思考過程性的步驟,但對于實體的服裝感受力較弱,因為只能通過平面的照片來展示效果。線下展覽的話觀眾會對服裝的整體效果和材質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會更加注重成衣,相對地主題和研究方向就只能憑感覺來判斷。線下的觀展氛圍要比線上更沉浸式,有一個實際的場域空間在。我覺得各有優(yōu)缺吧,每個專業(yè)體驗都不一樣?!?/p>

鄭:“ 利大于弊,做藝術的,能讓更 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是件好事,褒也好貶也好,都應該欣然接受,網(wǎng)絡信息時代,把作品搬到線上是大勢所趨,疫情加快了這個速度,我今年趕上了,應該也算是幸運的?!?/p>

盧:“ 線上云看展是一種比較適應特殊時期期間的展覽形式,能通過線上平臺對我們作品進行大力推廣傳播的同時也存在線下現(xiàn)場體驗感的不足。我認為從線上的預熱宣傳到線下的實體觀覽,兩者是互補互通的關系。”

A:對于你個人來說,更傾向于線下還是線上?

潘:“ 我更傾向于線下實體展覽。個人和藝術的對話或認知藝術的方式是相對保守的,觀眾們也應該更喜歡安靜地與藝術近距離接觸。當然如果是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展覽形式就更好了,讓美與藝術成為一個隨時隨地可延續(xù)的話題?!?/p>

鄭:“ 我個人傾向于線上,能更好地分享給自己不能來看展的親朋好友觀賞,挺好的。”

王:“ 線下展吧,因為線下展才能更加充分展示THE POPPYBOY的魅力,而且如果是線下展的話,就能夠近距離觀察到人們對我們這次作品的反應,看到群眾對THE POPPYBOY會產(chǎn)生一種什么樣的感情,這種場景是我們一直想要看到的。”

A: 目前來看,線上畢業(yè)展舉辦得非常成功,吸引了很多觀眾,那你認為,在疫情過去之后,線上畢業(yè)展的模式還會保留嗎?

潘:“ 未來不知會如何發(fā)展,但我知道的是廣美一直非常重視每一年的畢業(yè)展,我相信學校一定會用最好的方式來讓每一位同學的作品都得到很好的展示。數(shù)字平臺是一種不容小覷的趨勢,有著無限的潛力。今年廣美也算是有了一些線上展覽的經(jīng)驗,所以我認為今后廣美很有可能會在有線下展覽的基礎上繼續(xù)延用線上展覽的這種形式?!?/p>

龍:“ 會的,線上展覽的模式是一種分流和開放的體現(xiàn),一定程度上能作為線下展覽的補充。在線下畢業(yè)展結束以后也能夠變成像云端信息資料庫一樣的系統(tǒng),積累每一年畢業(yè)生的作品,促進相關專業(yè)的學生交流溝通?;蛟S也能夠成為企業(yè)招聘的一種渠道。”

何:“我想在未來線下展和線上展應該都會保留,兩種展覽形式都有各自優(yōu)勢的一面。”

在本次與這六位畢業(yè)生的交流采訪中,我們不僅對他們的作品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時,他們對于相關行業(yè)與趨勢的一些深刻且獨特的看法也讓人受益匪淺。

作為每年一度的藝術設計類展覽,廣美畢業(yè)展既是1500多名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也是人們了解藝術的窗口之一,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廣美畢業(yè)展都值得我們前往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