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藝術作品集也想有復古印刷的質(zhì)感或者動態(tài)

原標題:你的藝術作品集也想有復古印刷的質(zhì)感或者動態(tài)設計的炫酷嗎?

什么是未來?是常見的灰白金屬科幻風?還是霓虹和義肢主導的賽博朋克風?對于未來的想象一直是近些年藝術作品集最熱門的風格傾向,但是我們對于未來感的認知缺時時刻刻在發(fā)生著變化。

Risograph稱不上是一個新技術,但是它儼然成為了目前的一個新潮流。它興起于1986年,是一種介于膠版和絲網(wǎng)間的印刷技術。但是隨著彩色印表機的普及,Risograph逐漸退出印刷的歷史舞臺。

但是因為絲網(wǎng)般獨特的質(zhì)感,現(xiàn)在的Risograph受到了很多年輕設計師尤其是藝術學生群體的偏愛,反而成為了一種小眾又有格調(diào)的印刷方式。Risograph究竟有多受歡迎呢?SVA(紐約視覺藝術學院)2015年創(chuàng)立了一個專門做Risograph印刷的工作室“RisoLAB”。

我們可以通過SVA學生Baptiste Virot的作品來感受一下Risograph印刷的特點:

不僅僅是在SVA,在RISD也有很多學生在嘗試用這種印刷方式在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增加風格感。比如Cihan Tamti的作品:

Cihan的這一組作品不僅汲取了Riso的顆粒感,還帶有“雙色印刷”時代的復古傾向。另外,藍橙這組對比色的搭配使整個作品顏色雖少,但是視覺效果豐富。相似的采用對比色的還有RISD學生Olivia de Salve的Riso印刷作品:

Risograph在海報中可以有效的增強作品質(zhì)感,在圖像小說中也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如果你預備在作品集中增加繪本等圖像敘事的項目,不妨考慮一下通過Risograph為畫面增加細節(jié)。比如RISD學生Aya Alghanmeh的作品:

在這個作品中有大面積純色的使用,但是因為Riso印刷自帶的顆粒感填充,畫面不但沒有因為簡單而顯得空曠,反而增加了質(zhì)感和可看性。

說完靜態(tài)的平面設計發(fā)展潮流,我們再來看一看動態(tài)設計。隨著平面設計作品的載體從紙張轉(zhuǎn)到了屏幕,動態(tài)作品成為了大勢所趨。不難發(fā)現(xiàn)在海報設計中動態(tài)作品已經(jīng)非常普遍,這也影響到了平面設計學生的作品創(chuàng)作。

這是意味著平面設計專業(yè)需要學動畫了嗎?是的。但是這個動畫可能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樣。其實在動態(tài)影像方面很多藝術高校都設有這個專業(yè),比如SAIC就開設了“Motion graphics design(動態(tài)圖像設計)”。

對與平面設計師來講,在掌握像PS、AI這樣的圖形設計軟件之余,再多了解一些像AE這樣的動態(tài)合成軟件,像C4D這樣的三維軟件,可以有助于打開很多思路。

下面這一幅是UAL學生Shinsaku Iwatachi(巖立真作)的作品系列“Suma Toho Story”其中的一個動態(tài)作品。整個系列是由十余幅動態(tài)作品組成,探討的是互聯(lián)網(wǎng)、wifi等事物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仔細從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找到很多十分前沿的設計元素,除了酷炫的動態(tài)效果之外,還可以看到拼貼,剪報等等元素。整體風格上還可以隱約感受到另一位日本設計大師的影子,那就是:Tadanori Yokoo(橫尾忠則)

這是一個可以引領1960年代的流行文化的設計師,曾被形容為“日本安迪·沃霍爾 ”。我們先來看一張他比較典型的作品:

對比一下20世紀60年代的最前沿的設計,再回看2020年前沿風格的平面設計,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都很多共通的元素。相同的是最前沿的社會話題,最沖擊的視覺效果,不同的是在每一個時代都有各自的設計語言。

平面設計的變革非???,很多效果是新技術帶來的。但是平面設計的核心又通常不會改變,比如對配色的探索,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所以說2020年涌現(xiàn)出來這些風格,既有新技術的衍生品,也有舊風格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