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和繪畫兩大藝術領域還有相通的風格?

原標題:建筑和繪畫兩大藝術領域還有相通的風格?

首先我們來看建筑設計方面的巴洛克風格。這是17~18世紀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建筑和裝飾風格,是炫耀財富的產(chǎn)物。

盧浮宮

特征是繁瑣堆砌,圓形、橢圓形、梅花形、圓瓣十字形等單一空間的殿堂,雕刻風氣盛行,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室內(nèi)則使用各色大理石、寶石、青銅、金等裝飾華麗、壯觀,突破了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的一些程式。

圣卡羅教堂

然后是建筑設計方面的洛可可風格。18世紀20年代產(chǎn)生于法國,主要表現(xiàn)在室內(nèi)裝飾上,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巴黎蘇俾士府邸公主沙龍

特點是喜歡用弧線和 S形的裝飾風格,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天花和墻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zhuǎn)角處布置壁畫。為了模仿自然形態(tài),室內(nèi)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室內(nèi)墻面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diào)卷草舒花,線腳大多用金色。

凡爾賽宮王后寢宮的小后門

劃重點:巴洛克是建筑風格,而洛可可是裝飾風格。打個比方,你可以說一個建筑很巴洛克,但是你不能說一個建筑很洛可可,不過你可以說一個建筑的室內(nèi)裝飾很洛可可。

說完了建筑領域,我們再來看看繪畫領域兩種風格的區(qū)別。

繪畫領域的巴洛克風格:巴洛克畫家的典型代表是魯本斯、倫勃朗、委拉斯凱茲、貝尼尼和卡拉瓦喬等。他們的畫作人體姿勢生動大膽,色彩明快,強調(diào)光影對比變化,富有戲劇性。

魯本斯《戰(zhàn)爭的后果》

這個時期的藝術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樂主義的色彩,而大多數(shù)巴洛克的藝術家也都有遠離生活和時代的傾向。特別是在一些天頂畫中,人的形象變得微不足道。

卡拉瓦喬《圣母之死》

繪畫領域的洛可可風格:相比之下,洛可可風格畫中的主人公不再是神、圣人或騎士,而是宮廷的朝臣和貴族等。描述的內(nèi)容也是上流社會男女的享樂生活,顏色細致、淡雅,人物纖細。

布歇《蓬帕杜夫人》

其實從路易十四后期,路易十五時期開始,整個歐洲都彌漫著奢侈,驕縱的浮華。衣服越穿越華麗,建筑越來越漂亮,并且不計成本。美術作品為了增加顏色鮮艷度,甚至用珍珠,寶石,磨成粉當顏料。

華托《發(fā)舟西地島》

這一時期的畫像開始脫離宗教,人物的表現(xiàn)也不再端莊神圣,而是開始表現(xiàn)得有點不純潔和不道德。洛可可的風景畫則多為田園詩式的,主要描寫貴族男男女女在悠閑地游山玩水。主要代表畫家是華托、布歇等。

劃重點:巴洛克如果還算是藝術的一次進步,那么洛可可只能說是一種扭曲的浮華。所以什么是巴洛克繪畫,就是充滿了運動感和肌肉的力量。而洛可可則華麗到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