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 導師 | 拍片近10年,身經百戰(zhàn)的他送學員去哥大、紐大讀電影!

熱情+堅持+一點點天分=成功的offer。

蔣老師

?院校背景

51出國留學 影視科系教學老師

倫敦藝術大學傳媒學院 碩士

?教授專業(yè)

編劇/導演/攝影/制片

?履歷

研究生畢業(yè)于倫敦藝術大學傳媒學院,近10年影視行業(yè)經歷,師從BBC Chanel 4導演,制片人David Hoyle。本科時期輾轉于臺灣大陸之間,研究中外合拍電影方向。曾以行業(yè)導師身份留校擔任大學商業(yè)攝影類課程講師,早年供職于圈內頭部影視公司新片場, 第四屆New Era青年電影季終審幕后評委,2019年長片作品《尋?!啡雵鷤惗鬲毩㈦娪肮?jié)最佳劇情片單元。2022年帶領西交利物浦同學完成山地叢林題材創(chuàng)投作品《Destiny》,斬獲MEGA國際創(chuàng)意盛典最佳攝影、入圍最佳劇情片競賽單元。行業(yè)經歷豐富,熟悉商業(yè)化市場,洞悉影視制作各個環(huán)節(jié)。

?學員錄取院校

倫敦藝術學院、金史密斯學院、英國國家國立電影學院、布里斯托大學、愛丁堡大學、東安格里亞、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紐約電影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埃莫森學院、查普曼大學等。

出于對電影的熱愛,

便選了走電影這條路,

而這一走便是近10年!

10年間,

拍過紀錄片、廣告片、長片電影,

以及各式創(chuàng)投劇本、影片。

也在大學教過學,

在影視圈頭部公司做負責人,

擔任電影季幕后評委···

他幾乎嘗便了影視人經歷的一切!

“身經百戰(zhàn)”的他,

如今又投入教育導師一職,

在教學中和學生碰撞各種創(chuàng)作火花,

送學員斬紐大/哥大/倫藝等頂尖電影名校!

這位超能電影人便是今天專訪導師蔣老師,

快一起聆聽他的分享~

蔣老師 X 小美

擇走影視這條路緣于熱愛,如今已在這條路上走了快10年。

小美:您是如何走上影視這條路的?

蔣老師:

影視這條路,出于熱愛。和絕大多數人一樣,小時候也會看很多電影,會在熒屏里看見很多人物,會被緊張的情節(jié)所吸引,會被各色的故事所沉浸,更會被電影主人公的故事所打動,欽佩主人公不一樣的堅持,高尚的品德,杰出的事跡。學習影視這個方向,已經快10年啦。在這10年里,自己也是從一個行業(yè)的小白開始學習,拍過了幾十部的紀錄片,廣告片到做長片電影,各式創(chuàng)投劇本、影片。

最早我在大學任教,曾任業(yè)內頭部電影公司業(yè)務責任人,第四屆New Era青年電影季終審幕后評委。

英美的電影工業(yè)體系自1893年自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問世以來,一直領先處于全球領先發(fā)展地位。一百多年來,幾次的電影史的流派嘗試和重大技術革新都在發(fā)生在海外。

我很喜歡和同學們打交道,會在和同學的創(chuàng)作中碰撞出各種各樣的靈感。

小美:從影視創(chuàng)作人轉變到國際教育導師,最大的改變是什么?

蔣老師:

從影視行業(yè)的創(chuàng)作者到一個教育行業(yè)老師,最大的改變是在做作品時候,需要兼顧學院派和商業(yè)創(chuàng)作兩種思維。院校里的學院派主要注重作者本身對于作品的藝術表達。商業(yè)創(chuàng)作更考慮大眾市場的商業(yè)化效應,圍繞“觀眾”去做創(chuàng)作,對于作品的創(chuàng)作會有一些限制。這兩者還是挺大的一個不同。

回到教育行業(yè),本身一個原因,是出于個人中長期的打算,而我本身還是很喜歡和同學們打交道的,會在和同學的創(chuàng)作碰撞,獲得各種各樣的靈感。

在教學中,我傾向于引導同學建立個人對專業(yè)的理解而非填鴨式。

小美:您是如何形成自己如今的教學風格的?您的教學理念是什么?

蔣老師:

目前的教學方式,在和同學的亦師亦友的“玩樂”中完成功課的學習。一對一的情況下,我更會覺得是和同學一同去做創(chuàng)作,互相學習,同學有新的靈感,想法。課堂內外一起探討,辯論,電影專業(yè)里的學習在我眼里,往往認為更多是不同人不同視角的交叉匯聚。

結合院校的學術派教學方式與影視本身的“接地氣”的實操,比較偏向于系統(tǒng)性的課程計劃,逐步逐級拆解原本看似沒有門道的電影學科。在與同學學習的過程中,傾向于引導同學建立個人對專業(yè)的理解而非填鴨式。

影視的道路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恒學習的地方,在過去、現在、將來,持續(xù)的學習都是永永遠遠不可停下。

小美:留學期間,您的學習生活都有哪些難忘的經歷與感受?

蔣老師:

當年,在倫敦念書,是很寶貴的時光,我大部分時間是和外國同學扎一塊??偸欠▏瑢W做制片,我做攝影師,當年對攝影機的熟悉程度就像自己的左膀右臂。

小美:成為一名影視創(chuàng)作人應該具備什么能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又該如何去提升自己?

蔣老師:

學影視,無論早晚,都要意識到這是一項團隊化的工作。學會和劇組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演員,攝影師,場務等...

影視的道路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恒學習的地方,電影工業(yè)產業(yè)也在不斷進步,從黑白到彩色,從無聲到有聲,到上個世紀70年代imax技術出現,CG特效,到現在的VR實景拍攝及觀影技術出現,行業(yè)的細分,電影制度的分級,市場觀眾口味的不斷變化。在過去、現在、將來,持續(xù)的學習都是永永遠遠不可停下。保持開放態(tài)度,團隊優(yōu)先的取長補短學習,保留對影視內容創(chuàng)作的初心,和對大眾市場的尊敬,向歷年海內外電影節(jié)新銳,老派導演致敬學習。保持專注,持之以恒。

準備影視作品集要預留充足學習時間,時間越是有保障,同學在準備過程中也越有信心。

小美:您覺得中外學生各有哪些方面比較突出,而哪些方面缺少必要的知識和訓練?

蔣老師:

外國同學本身處在較好的藝術創(chuàng)作氛圍下,他們對于藝術的表達更加大膽,創(chuàng)作的作品不僅僅局限于技術手段的表達,而更多在意創(chuàng)作過程和理念的初衷。

中國同學學習能力上自律性尤佳,這一點是最大的優(yōu)勢,對于學習的熱衷程度更高。

小美:如何準備影視作品集?影視都有哪些研究方向?

蔣老師:

準備影視作品集要預留充足學習時間,時間越是有保障,同學在準備過程中也越有信心。

影視方向多樣:制片/導演/影視制作/編劇/戲劇表演/攝影/剪輯/配樂/燈光/視效/電影學。

電影專業(yè)是門囊括多學科的專業(yè),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繪畫、建筑、雕塑。

面對學生的同質化創(chuàng)作問題,我會幫他們打開思維,配合他們每個人小的興趣點,嘗試挖掘每個人的差異特色。

小美:學生們在做作品集時存在哪些共性問題呢?是如何引導的呢?

蔣老師:

電影專業(yè)的同學學習,共性的問題就是在面對創(chuàng)作時候,思路容易局限在身邊和過去的經歷。對于影片的創(chuàng)作大部分圍繞家庭情感類故事,同質化比較高。特別是相對成長經歷比較傳統(tǒng)的同學,在創(chuàng)作時候,稚嫩感會比較足。

我個人的教學解決方式就是將他們當成自己的朋友,把我所學所見告誡給他們,幫助打開思維。配合他們每個人小的興趣點,嘗試挖掘每個人的差異特色。

熱情+堅持+一點點天分=成功的offer。

小美:對于學習該專業(yè)的同學,您有什么建議嗎?

蔣老師:

三點建議吧。熱情+堅持+一點點天分=成功的offer。

我覺得,熱情永遠是學習任何一樣的東西很重要的前提。熱情,可以讓人不知疲倦,專注,投入,不自覺鉆研。

堅持,是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地方都會遇到困難,可能想電影故事時,為有意思的故事抓耳撓腮,可能是為主角某一處的關鍵經典對白,而斟酌再三??偨Y困難,解決困難。保持耐心與堅持,突破了,就是進步的時候。

天分,需要一點天分,這是很多業(yè)內的大佬說過的一句話。雖然我對于同學們來說,是一位老師,但是對于行業(yè)內大咖,大拿們還是一個晚輩。我也是在不斷去理解這句話,這里的天分是指對于電影中呈現的各式人物的解讀,這需要閱歷,不同年齡和經歷的人對于看待事物的理解是完完全全不同的。而越是有深度,能夠將主角人物活生生呈現在熒屏展示給觀眾的先決條件就是自我讀懂,由導演由內而外灌輸給演員,再通過演員精致精準的表演,加上鏡頭視聽的美化呈現出來。

本文版權屬于51出國留學(www.51souxue.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