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伯明翰城市大學的珠寶課堂是這樣上課的
伯明翰城市大學共有八個校區(qū),它的院校設備及資源都較為完善。雖然BCU的院校綜合排名不高,但其珠寶學院的成績在英國那可是數(shù)一數(shù)二。近幾年,AIP國際部不少珠寶設計專業(yè)的同學都進入伯明翰珠寶學院進行學習,我們就來看看在伯明翰城市大學是什么樣的情況吧。
1. BCU是一所標準的當代首飾院校
對于現(xiàn)代的珠寶設計,在英國有以一下兩種主流看法,
1.英國設計師想要往自己的珠寶作品中融入更為藝術和現(xiàn)代的想法;
2.當代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時,選擇了珠寶作為自己的表達媒介;
而BCU其實更側(cè)重于前者:珠寶設計會限制在首飾范圍內(nèi),不會涉及到做裝置等等。這種標準并非守舊,而是會注重從珠寶設計本身的可佩戴性入手去思考問題,比如說一個戒指到底有什么含義,一個寶石的意義是什么。你的主題可以很創(chuàng)新很大膽,但是最終的成品,還是要回到珠寶設計上來。
對我而言,BCU的這種理念對我既有幫助。自身畢業(yè)于傳統(tǒng)珠寶設計院校的background,我去國外學習也是想要探索當代首飾和傳統(tǒng)珠寶的創(chuàng)意融合。而這種教學方式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思考空間,珠寶設計是什么,最為根本的東西是什么。而有些同學可能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覺得自己的設計不適合用珠寶表達,而更適合用裝置,那其實是探索到了自己的一個方向。
2. 學會包裝自己,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
BCU的培養(yǎng)人才是以獨立藝術家為方向,這邊要求大家不僅要做到會創(chuàng)作,還要知道怎么包裝自己,怎么向gallery推薦自己的作品。因此初到BCU,第一堂課老師便教我們?nèi)绾蝿?chuàng)建blog,學會如何宣傳自己,告訴我們參展時才如何展示個人名片和作品,在后續(xù)的課程中也會讓班里的同學排練如何介紹自己的作品。
并且老師對我們成品的要求是一定能賣出去,因此對于質(zhì)量的要求很高,比如說背針要怎樣做的更精致,表面脆弱程度如何等都需要我們?nèi)タ紤],并會要求我們給每一個作品定價。學校也會經(jīng)常請一些優(yōu)秀獨立藝術家到學校,告訴我們該如何賺錢省錢。比如在哪個國家印冊子的紙張會比較便宜,或者說如何和gallery老板探討價格問題等等。
所以對于BCU的珠寶設計一個印象的話便是:能夠適用于商業(yè)運營的藝術品。所以我們的作品必須是個物品,這樣子的教學其實會讓人不覺得珠寶設計是個浮在云端的東西,而是粘帶著煙火氣的生活化藝術。
3. 數(shù)據(jù)分析
由于新上任的head是語言學背景,所以現(xiàn)在的教學會很重視學習的方式。比如說老師會帶著大家嘗試各種研究方式,比如小組討論、面對面采訪、中期展示等等,讓其他人來評估你的作品,從中獲取啟發(fā),并將其規(guī)律化,更為科學的去了解個人作品的走向。
以中期展示為例,老師會要求我們將現(xiàn)階段所有的成果到桌子上,老師同學來進行討論,但是和其他院校不同的地方在于,每個人需要寫出關鍵詞,學生要把這些東西收集起來,還要統(tǒng)計每個人在你的作品前站了多久等等,將其分析稱條理清楚的論文,作為下一步的創(chuàng)作指導。
這樣的方式,其實在一開始我們都覺得有些小題大做,與其花費時間做這些還不如讓我們回去做作品。但逐漸學習之后會發(fā)現(xiàn),只有都嘗試過之后,才能選擇出最為適合自己的方法,而這個過程是長期的,短期很難看到明確結果,但發(fā)現(xiàn)自己最為適合的方法,并將其應用于個人設計中,會對個人風格的呈現(xiàn)有著極大影響。
4. 特別“實在”
對于BCU來說,珠寶設計不只是確定主題到成品展現(xiàn),如何布展同樣是學校極為重視的部分。學校1層有1個專屬于我們專業(yè)的小展廳,在一開始看到時,展廳尺度真的很難和我聽到的“gallery”這個單詞結合到一起,但就是這樣一個小天地里,每一個展都能看出老師們很用心。
展廳的更換速度一般是2周/次,風格十分多變,有時會固定主題請幾位藝術家來做展,或者獨立藝術家展出其作品等等,每一次的布展,老師們會提前一周的時間開很多會,甚至會叫上technician,結合主題和氛圍專門布景裝修,各種梯子、吊機、電鉆都上場的大工程也是出現(xiàn)過很多次。
我們私底下討論的時候也提到說,學校好實在,為了個展覽,每周都大費周章搞這么些東西。后來發(fā)現(xiàn),在BCU的教學中,當代藝術的模式應該同等重視做設計和展示兩個方面,把藝術家湊到一起,和學生相互交流時一個極好的學習過程,從中學到的東西,是未來大家并流社會的重要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