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概況
貴州大學創(chuàng)建于1902年,歷經貴州大學堂、省立貴州大學、國立貴州農工學院、國立貴州大學等時期,1950年10月定名為貴州大學。1951年11月,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貴州大學”校名。1997年8月,與貴州農學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與貴州工業(yè)大學合并。2004年12月,成為教育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成為國家“211工程”大學。2012年9月,被列為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14所高校之一。2020年4月,被列為中西部“一省一?!眹抑攸c建設高校。2020年9月,成為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20年11月,學校獲首屆“全國文明校園”。2020年2月,學校成為部省合建高校。
學校占地面積33833.29畝,其中,廣順農場教學科研基地占地面積28400畝。圖書館現(xiàn)有館藏紙質文獻368萬余冊,中外文電子圖書210萬余冊。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yī)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及藝術學12類。下設40個學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學生31417人,全日制研究生8716人?,F(xiàn)有教職工3958人,其中,專任教師2842人,教授490人、副教授1121人,具有博士學位902人、碩士學位876人。
學校現(xiàn)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講座)教授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1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青年千人計劃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6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科技人才”12人、貴州省核心專家12人、貴州省省管專家45人。此外,有連續(xù)3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錄1人、連續(xù)4年入選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2人。
學校是浙江大學對口支援高校,與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中南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江南大學、廣西大學、廣州醫(yī)科大學等高校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同時, 學校注重推動貴州高等教育發(fā)展,是貴州省“9+1”高校協(xié)作聯(lián)盟秘書長單位。學校主動與全省9個市(州)、20多個縣(區(qū))人民政府以及與茅臺集團、甕福集團、中鋁貴州分公司、中煙貴州分公司等200多家企業(yè)簽訂了全面合作協(xié)議,加強科技合作,實施貴州省“博士科技興村”“三區(qū)科技人才”“教授、博士進企業(yè)”“百千萬科技特派員系統(tǒng)工程”等行動計劃,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提升合作層次,服務脫貧攻堅,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
學校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學,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40余所高校或研究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院校、孔子學院獎學金院校,在美國普萊斯比學院建立了孔子學院、與岡比亞大學共建孔子學院。此外,學校在IAUP(國際大學校長聯(lián)盟)、AUAP(亞太大學聯(lián)盟)、EPU(歐亞太平洋學術協(xié)會)等國際組織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2008年以來,學校承辦、協(xié)辦了10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動。
面向未來,學校秉承“明德至善 博學篤行”的校訓,堅持以興學育人為根本,立足貴州、服務地方,努力建設有區(qū)域特色和國內外影響力的綜合性高水平大學,為實現(xiàn)貴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