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中介”又大設騙局 大學生暑期打工擦亮眼睛 就讀于福建師范大學的女大學生小戴,本來打算在暑期找份短工掙點學費,想不到落入“黑中介”設置的騙局。所幸在本報記者的幫助下,小戴挽回了損失。 “黑中介”故伎重演 1日上午,小戴在古田路的雙福樓前看到一家中介的招聘廣告,上面寫要招收暑期工。找到中介的辦公室后,里面的工作人員在收取了小戴35元手續(xù)費和150元的信息服務費后,讓小戴到臺江橋北附近一家叫“福建臺江潤新貿(mào)易商行”的公司做接線員,并承諾月薪最少有1000元。 第二天一早,小戴找到了“福建臺江潤新貿(mào)易商行”。小戴說:“一到那邊,那里的一個婦女又讓我交48元,當時我沒那么多錢,就只交了20元,隨后她給我開了張錄用單,讓我3日上午再去他們公司簽合同?!? 但回到學校的小戴覺得有哪里不對勁,于是她上網(wǎng)查詢“福建臺江潤新貿(mào)易商行”的相關信息。“我在網(wǎng)上查到《福州日報》2004年刊登的一篇題為《女大學生暑期打工遭遇困惑》的報道,文章里面騙人的公司也叫‘福建臺江潤新貿(mào)易商行’,于是我認定我被騙了?!? 找工作要找正規(guī)中介 3日上午,記者陪同小戴來到福州市勞動保障監(jiān)察支隊,向工作人員說明了黑中介騙錢的事情經(jīng)過。在勞動監(jiān)察支隊工作人員的干預下,小戴要回了被騙的錢財。 據(jù)了解,這家“福建臺江潤新貿(mào)易商行”,工商執(zhí)照早已過期。他們依靠提供的大量虛假信息,騙取求職者錢財。 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在津泰路和東街口存在著大量不具備營業(yè)執(zhí)照和勞動力中介服務許可證的“黑中介”、“黑公司”。 市勞動保障監(jiān)察支隊長洪曉西說,最近他們接到許多大學生被騙的投訴。暑期已經(jīng)開始了,許多“黑中介”、“黑公司”紛紛盯上了急于尋找工作的大學生,由于社會經(jīng)驗不足,大學生很容易就被騙。 洪曉西告訴記者,大學生到中介公司找兼職工作時,應該檢查中介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和職業(yè)介紹許可證是否齊全,是否公示詳細的收費標準和監(jiān)督電話。介紹工作時應和中介公司簽訂《職業(yè)介紹協(xié)議書》,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交費別忘索要發(fā)票。 洪曉西還告訴記者,任何用人單位在招工時是不能向求職者收取押金等費用的,如果遇到對方收錢,一定要問清楚這筆錢到底是什么費用,不合理的堅決不交。 君子協(xié)議,未必君子 新疆財經(jīng)學院學生楊某告訴記者:“放假前,我看到學校信息欄的廣告上說,烏魯木齊市一外語培訓學校要招聘吃苦耐勞、有團隊精神的學生,待遇是工資日結。經(jīng)過面試后,經(jīng)理說我合格了,工資每天30元。因為發(fā)傳單要求發(fā)到各個宿舍樓里,他就要求我再找個男生幫忙。當時說好一天只要干2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任務,我就找了一個同學。我們一共干了3天,結果他只付了我60元。我對經(jīng)理說,不是我們說好給兩份錢的嗎?他說,正常工作制是8個小時,你們共干了6個小時,還多給你們了呢。我很無奈,也沒辦法?!庇浾邌枺骸氨或_后你有沒有報警?”他說:“沒用的,就幾十元錢,我也不想和他們計較,只能自認倒霉了?!? 中介:騙你沒商量 記者采訪的第二位學生是新疆大學的鄭某。他告訴記者:“我們是經(jīng)自己班里的學生介紹去臨時打工的,給一家演唱公司做后勤工作,主要是搭臺子和負責裝運。當時和演出公司約定,月工資800元,雙休日去,下周就上班,但必須先交200元的押金,因為是同班同學介紹,我就交了。我們?nèi)チ?、9個人,還有學校模特隊的,他們交的押金更多,正兒八經(jīng)都給開了收據(jù)。結果交錢后就聯(lián)系不上公司負責人了,據(jù)為我們介紹工作的同學說,他和那公司負責人也是剛認識。后來一直聯(lián)系不上,我們也就報警了,最后聽說他被逮住了。原來那個人是個無業(yè)游民,專門利用他以前所在的公司名義行騙,騙了許多類似我們這樣急于打工的大學生?!庇浾邌枺骸澳悄銈?yōu)槭裁创饝??”鄭某說:“一是價錢挺誘人的,我們也想自己掙點錢,二是同學介紹的,估計信譽上問題不大,就答應了?!? 老師:應理性對待社會實踐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大學生被騙的形式五花八門,主要有被騙押金、試用期給雇傭者白干活、中介收費騙錢、克扣工資等等。盡管屢屢被騙,可很少有人站出來去維護自己的權益。記者為此專訪了新疆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的老師劉大勇。 劉大勇說,大學生打工屬于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社會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因為他們畢竟要走向社會。但他們大多缺乏社會經(jīng)驗,容易受騙;有的商家是利用大學生急功近利的心理,設下陷阱。暑假較短,每個學生都想找到一份收入適中的工作,有競爭,所以,一有單位招聘就盲目應聘,缺乏理性分析。還有,大學生存在從眾心理,本來想留校學習的同學看到大家都出去打工掙錢了,就坐不住了,找老鄉(xiāng)、朋友或輕易地相信所謂老鄉(xiāng)、朋友的介紹,結果反而是自投羅網(wǎng)。有的是大學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他們不了解勞動法、合同法,又好面子,即使受騙了恐怕也不敢給家人、親戚、朋友說,自己安慰自己,上當受騙,權當交了學費,買點社會經(jīng)驗;一些騙子就是利用大學生的這種心理來欺騙他們。 為此,劉老師告誡這些大學生,如果去打工,一定先要全面了解即將工作的單位的詳細情況,看這些單位對自己是否合適,對自己的發(fā)展是否有利;要是找中介,就要找正規(guī)的中介,因為他們被政府有關部門審核過,有信譽,也有保障。同時,大學生還要掌握法律知識,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如果遇到待遇不公、利益沖突,也不要對社會產(chǎn)生負面的認識,要正確的認識社會實踐的意義。 駐濟某高校大二學生小路已經(jīng)對暑期打工失去了信心。7月初,她在4家中介公司交了會費,至今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機會。她的同學告訴記者,小路還算是幸運的,雖然白交了些錢,畢竟沒有去干冤枉活。 據(jù)悉,今年暑假,大學生打工受騙在濟南進入高發(fā)期。有過受騙經(jīng)歷的打工大學生比例非常高,但報案者非常少。警方介紹,此類案件偵破難度極大,大學生打工只有擺正心態(tài),才能擦亮慧眼,以防上當。 類型一 騙局就像搞傳銷 近日,發(fā)生在齊魯國際大廈的“奧申案”是眾多騙局中比較典型的一個。所謂濟南奧申文化有限公司7月初招聘兼職人員,進行文字抄錄工作,抄滿一張紙酬勞5元。招聘時,該公司在收取了大量人員每人200元的押金后,該公司消失了。 記者從濟南市歷下區(qū)公安分局經(jīng)偵三隊了解到,此案90%的受害者是在校大學生,目前報案人數(shù)已近200人。昨天,記者來到駐濟某高校,與30多名暑假打工同學進行了交流。結果發(fā)現(xiàn),有40%以上的大學生表示自己被騙過,或者身邊有同學被騙。 一些騙子甚至利用不知情的大學生去騙其他同學,導致被騙學生數(shù)量成倍增長。大學生小于曾在校門口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公司的工作人員出示了營業(yè)執(zhí)照和工作證,并很客氣地給小于介紹了公司情況:“我們是為人找工作的中介公司?!毙∮诘墓ぷ骶褪亲龉敬砣ダ瓟n會員入會,每位會員交15元會費,小于可以從中提成30%。經(jīng)過一個星期的努力,小于共代辦了40多位會員,并把會費交給了公司。公636f7079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5643566司人員說提成要到月底一起發(fā)。小于在登記本上看到有的代理員拉來了60多位會員,最少的也有十幾位。然而,現(xiàn)在這家公司卻消失了。小于拉攏的會員中,大多數(shù)是同學或者其他一些急于找工作的大學生。 類型二 千方百計要收錢 “針對大學生的騙局比以前‘更有技術含量’”,一位警官說,這些詐騙者多以注冊公司招工的方式讓應聘者交押金或服裝費、培訓費。還有些是以培訓班的名義讓報名者交錢,然后讓他們在某個時間去某個地方上課,等上課時間一到人們才發(fā)現(xiàn)那個地方根本就沒有什么培訓班。顯然,騙子的手段越來越狡猾,越來越有迷惑性。記者了解到,騙子們往往有正規(guī)經(jīng)營手續(xù),簽定勞動合同,租賃寫字樓;或者打大公司旗號;又或者騙取一部分學生信任,再讓他們?nèi)ヲ_別人……不一而足,這些伎倆不僅騙倒了大批社會經(jīng)驗不足的大學生,甚至一些尋求兼職的中年人也有被騙。 跟打工大學生們交流,騙局案例真不少。大學生小孫跟記者說:“我實在想不到,騙子竟敢打著知名企業(yè)的名義騙人?!?月中旬,他看到一則廣告,說某通訊公司招聘。地點在解放橋的一處居民樓里,招聘人員拿著一個拳頭大的黑色塑料制品說:“這是電話留言機,免費送給公司用戶,送出一件5毛,每箱押金100元?!焙髞?,小孫從那家通訊公司了解到,根本沒有這回事。小孫說,要不是當時忙于期末考試,沒時間做兼職,他肯定要上當了。 想想被騙的代價,大學生們憤恨交加。大學生小司就是受騙于“奧申案”。為了多“賺”酬勞,她從每天下午六點一直抄到凌晨三點半,從7月6號到7月21號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 原因 求職心理太復雜 受騙的大學生們在事后仔細想想,覺得騙局還是有不少破綻的。比如,打著大公司旗號騙人的案例中,如果是免費贈送,該公司直接打電話讓用戶來領就行了,何必費勁讓人送?在“奧申案”中也有疑點:現(xiàn)在什么樣的公司還需要如此大規(guī)模地抄錄文件? 記者了解到,大學生打工的心態(tài)比以前更為復雜:有人想掙學費,有人是為了鍛煉,還有人只是為了找一個暑假留在學校的理由,更有一些大學生只是為了和戀人有更多相處的時間……同時,他們潛意識中認為找到打工崗位很容易,又不滿足于家教、服務員等傳統(tǒng)打工崗位,急于涉及更多更時尚、輕松、乃至體面的職業(yè)。許多騙局正是摸準了大學生的這種求職心理。 另外,如今各高校對于大學生打工防騙的教育也很不到位,許多學校只是在放暑假的時候囑咐學生注意安全,防止受騙,卻很少有詳細講解。 警方 加強防范最重要 警方介紹,騙子大多是以假身份證去工商局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追查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而因打工受騙的學生又多數(shù)沒有選擇報案,讓警方缺乏線索、無處可查。 有關人士提醒,大學生防止受騙主要應把握兩點:一是按有關法規(guī),用人單位不能以任何理由收取應聘者押金;二是面對易于賺錢,薪酬超出勞動付出的工作要小心。以前,“高薪誠聘公關”騙術屢屢得手,如今人們對此普遍有了防范意識,此騙局的危害程度也有所降低。目前,針對大學生的一些騙局正處于“流行期”,大學生們只有加強防范,才不至于被欺騙。 據(jù)介紹,6月24日,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的7名學生到市區(qū)新華南路一家中介所,工作人員收取他們每人50元的中介費,承諾兩天內(nèi)介紹他們到大型、正規(guī)的企業(yè)工作,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崗位,給予退款。交納完中介費后,中介所便介紹他們到“某大型電子廠”工作,可當這些學生找到該電子廠時,才發(fā)現(xiàn)是一家規(guī)模較小且不正規(guī)的小廠,與中介所稱的“大廠”并不相符。后中介又把他們介紹到某集團公司,誰知廠方卻稱不招男工。迫于無奈,7名學生找到中介要求退錢,遭到了拒絕。12315執(zhí)法人員責令中介所退還介紹費280元。 小李來自徐州,在南京某大學讀書,隨著暑假臨近,他打算打工賺些零用錢,順便也磨練磨練自己。他看到一則廣告稱,有家娛樂管理公司招聘服務員,學生專兼職皆可,工資日結且提供食宿,為此非常心動。小李于是前往中山南路那家公司應聘,工作人員承諾將其安排到酒吧當服務員,主要工作是在包間推銷酒水,指導顧客消費,并稱去酒吧消費的都是富人,每天賺200元錢不成問題。對方還說,考慮到小李是新人,起初會安排兩個熟練師傅教他,所以不用擔心。如此優(yōu)厚的待遇讓他更是心花怒放,決定嘗試一下。見到小李認可,對方便讓他先交納200元錢管理費,工作中如果酒吧方面找借口辭他,就給退款。小李身上沒帶那么多錢,經(jīng)討價還價,公司同意先交100元,然后給他開了收據(jù)。應聘手續(xù)辦妥后,對方給了一串電話號碼,讓他晚上跟領班聯(lián)系即可上崗。當晚7點多,小李到達指定地點見過領班,然后被帶至湖南路一家酒吧大門外,他們那個組共有10多名年輕男孩。一幫人進了酒吧剛坐穩(wěn),領班就把他們的管理費收據(jù)全部收去,稱要交給酒吧,接著就去查看哪個包廂需要服務。過了大半個小時,領班才又回到座位,讓每人交100元錢作為業(yè)務培養(yǎng)費,小李見其他人都交,想到很快賺錢了,稍作猶豫也掏了錢。結果所謂的學習業(yè)務知識,就是圍坐在吧臺看著人來人往。直到12點,領班以生意不好為由讓小李他們先回去,等第二天再說。 小李滿懷希望而來,錢未賺到又貼進去100元,覺得不能繼續(xù)留在酒吧工作,他找到當初的娛樂管理公司要求退錢,對方卻以種種理由推脫,不予退款。無奈,小李只好報警求助,可因收費憑證被領班收回,沒有證據(jù),警方雖認為對方是騙子,卻也無法干預,建議他向勞動局投訴。勞動局又告訴他,該公司是違法經(jīng)營,得找工商部門去查封,然而工商部門以沒有保留收據(jù)為由,不予處理。小李為此折騰了十多天,最后沒討到說法。 根據(jù)小李提供的電話,記者與那家娛樂管理公司的薛先生取得聯(lián)系。他說,該公司負責很多家酒吧的管理事務,而到酒吧的客人消費大多達到2千元以上,服務員主要是在包間幫客人點歌,并引導其消費,如果小李不能接受這樣的工作,可以去找其協(xié)商解決問題。然而當記者追問其到底能否退款時,他卻顧左右而言他。 對于李同學的遭遇以及可能還有很多大學生暑期打工會上當受騙,有關人士提醒說,學生利用暑假兼職賺錢,那種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作為大學生應當有明辨是非及判斷真假的能力,還未賺錢倒要先貼一筆錢,這種折本的買賣當然不能去做;其次,大學生體驗生活也是需要的,但最好要選擇一些對口的行當,這樣才能發(fā)揮長處,事半功倍;另外就是兼職要找準渠道,大多高校團委或學生會都能提供一些機會,大學生可多予以關注,且盡量不要去人生地不熟的外地,以免陷入某些不法組織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