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爾斯基的柳暗花明,俄教授攜照片重訪“一大”會址
2007年6月29日,在一個悶熱的黃梅天,轉(zhuǎn)機出現(xiàn)了!小雨淅瀝中,來自俄羅斯的參觀者、遠東國立大學歷史學教授阿列克賽·布亞科夫,要求面見“一大”會址紀念館的領導,稱手頭持有尼克爾斯基的照片。張小紅聞訊,又驚又喜,一路小跑著來見這位特殊客人。原來,阿列克賽去年曾經(jīng)來滬參觀過“一大”會址。當時,同胞尼克爾斯基留下的那片“空白”,給他帶來某種震撼:這個所有人都知曉的中共一大參加者,卻又是一個不為人所知的人!哦,我要把尼氏照片送還給中國——阿列克賽暗下決心。原來,如同卡爾圖諾娃教授一樣,他也被尼克爾斯基獨特的人生和謎團所吸引,一直在苦苦尋找他的下落,先后向尼克爾斯基工作過的數(shù)個邊疆地區(qū)的檔案館致函查詢,均無所獲。直到俄羅斯有關方面向他建議,根據(jù)尼氏生平的一些線索,不妨向鄂木斯克州檔案館問訊。這封征詢信在兩個月后,終于有了讓他喜出望外的回函,一張光盤中,有兩張照片:一張是尼氏人事檔案封面,另一張是帶有尼氏本人頭像的履歷表。據(jù)稱,檔案館中,還有尼氏的幾十頁文字資料,他的本名與化名均有明確記錄,其自傳中還披露自己去過上海工作。張小紅凝視著阿列克賽展示的尼克爾斯基照片,這個神情嚴肅、眼睛里透著一絲憂郁的中年人,果真是尼克爾斯基嗎?很快,倪館長做東,宴請阿列克賽教授。席間,阿列克賽將解謎過程和盤托出。嗣后,又應“一大”紀念館之請,影印了另兩張帶有尼氏照片的檔案資料。至此,疑慮全消——尼克爾斯基,你終于出現(xiàn)了!只是,深諳史學研究方法的倪興祥和張小紅,仍有一層擔心:阿列克賽提供的,會不會因為是孤證,而不被史學界采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