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學習的“較真”檢驗師

解放軍第82醫(yī)院檢驗科一位年輕檢驗師為病人的檢驗數據“較了真”,把住關口,校正失誤。患者及家屬得知后感嘆道:“我們把生命交給這樣認真負責的好醫(yī)生,放心!”

    5月20日深夜,檢驗師陳誠正在值班,內科送來一個急診檢測樣本:動脈血氣分析。通常只有危重患者才需要做這一檢測項目,陳誠立即對樣本進行檢測。3分鐘后,儀器提示該患者雖然血二氧化碳含量明顯增高,但氧分壓與血氧飽和度均正常。通常,醫(yī)技科室只對送檢標本的檢測數據負責,結果出來后直接發(fā)送至臨床科室即完成了任務。但陳誠卻較起了真:需要深夜急診檢查,患者的病情一定不穩(wěn)定,這個結果到底有沒有真正反映患者的病情?想到這里,陳誠立即調閱這位患者既往的血氣檢測情況,結果顯示,該患者19日上午的血氣檢查血氧飽和度值很低。

    為什么前后兩次檢測值差異這么大?陳誠對照報告看了又看,拿起電話找到值班醫(yī)生和護士,一起分析判斷。原來該血氣樣本采集前,患者已存在缺氧癥狀,臨床上采取了吸氧治療措施。是不是吸氧干擾了這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結果呢?在陳誠的建議下,臨床護士重新采集了血氣樣本,陳誠根據吸氧濃度對結果進行了校正。果然,該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值仍然很低。

    血氣分析是臨床監(jiān)測患者缺氧程度以及是否存在酸堿平衡的重要指標。該患者校正后的血氣分析結果為:氧分壓27mmHg、血氧飽和度47%、二氧化碳分壓79mmHg,提示存在重度缺氧。

    值班醫(yī)生根據陳誠報告的結果及時調整了治療方案,給患者用上了小型呼吸機,使患者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