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優(yōu)秀作文-關(guān)于陶淵明

偏僻的鄉(xiāng)村小路上,一個人正低著頭,緩緩獨行。這是一位中年男子,黑發(fā)與銀絲交織,胡亂地堆在頭上,書生妝扮的長衫大褂早已分不出原本是什么顏色,黝黑的面龐遍布著歲月的痕跡。他的生活顯得窮困窘迫,心中的悲愴像打翻了一碟墨般濃厚,越抹越沉重。

“第三十五次了”,他喃喃道。鄉(xiāng)試他已參加了三十幾次了,幾天前那是第三十五次,這么久過去也杳無音信,定是又名落孫山。這是范進,一位為了功名奮斗了整整三十四年的男人。自記事起就開始熟讀四書五經(jīng),別人十年寒窗,他又何止十年!而如今,他想想自己,已五十有余,原來一同考試的考生們,如今早已一個個金榜題名、光宗耀祖、揚眉吐氣了,而自己,卻仍一事無成。這些年為了供他讀書與參加科舉,家中早已一貧如洗。想起家中的忍饑挨餓的老母與娘子,他懊惱地抓了抓自己的亂發(fā)。

老母養(yǎng)育自己幾十載,他自是早已發(fā)誓要讓她過上好日子。而娘子,是鎮(zhèn)上殺豬為生的鄭屠戶的女兒,當時迎娶時千保證萬保證,一定考中舉人,讓她享福??扇缃?,結(jié)發(fā)二十余載,沒有讓她過上一天無憂無慮、衣食無憂的日子。而鄭屠戶,這些年來對他的態(tài)度也每況愈下,前兩天還吆喝著讓女兒跟自己回家,罵得他狗血淋頭。他自然是沒有還嘴,但心里五味雜陳。

這么想著,不覺走到一條小溪邊,看著溪中自己滄桑的面容,又想起自己碌碌無為的一生,愈發(fā)覺得生無可戀、死無可懼。于是閉上眼睛,往前一倒。

“且慢”。一聲渾厚的呼喝把他喚回現(xiàn)實中,睜開眼,一根魚竿正擋在自己身前。他詫異地回頭,僅隔自己不遠處的魚竿的主人正微笑望著他,那是一個精神飽滿的老者,眼神保持著在這個年紀很少有的清亮。

老者收回伸長的魚竿,問他:“怎么了?何事竟會讓你尋短見?”關(guān)心之意溢于言表。他忽然就對老者有種不同尋常的好感,便一五一十地說了:“我叫范進,自五歲起便會背誦。”說到最后不由得捶胸頓足,“老天為何不幫我?老天,你對我不公啊!”而后掩面而泣。

老者嘆了口氣,輕拍了拍他的背:“孩子,不是上天對你不公,而是你自己看不穿?。 币姺哆M驚慌地抬頭看他,他便接著說下去:“你說你不停地參加科舉,又一次一次地失敗,你以為這僅僅是你的才能有限的問題嗎?官場黑暗、近墨者黑、近濁則濁?。『慰噙M那大染缸呢?!甭溥M愣住了。

“你是說……”

“我是說,即使你考上了又如何?能改變什么呢?你考科舉的初衷難道不是兼濟天下為民嗎?可這樣的世道你覺得自己真的可以么?”

“可是……”

“你看這周圍的景色,不正可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嗎?為何要投身于黑暗污濁的官場呢?像老頭子我這樣的垂釣碧溪,不是十分愜意嗎?自由、淡靜,這才是人生的真諦!”

“不是的,不是的!”范進努力地想要爭辯,“考上了科舉,我娘就可以過上好日子,娘子就可以想要什么有什么,老丈人也不敢再罵我了!我就可以吃飽飯了,不用餓肚子了!什么官場黑暗,什么爾虞我詐,事在人為啊。我做官,一定會做個好官!”

“我也做過官,也有過仕途理想?!崩险哂挠牡卣f,“可是那里實在不適合我啊,所以我離開了?!?/p>

范進突然注意到旁邊的魚竿上寫著一個大大的“陶”字。他愣住了,“您,您是大詩人陶淵明?”

“范老爺!范老爺!”老者還未開口,一陣急促的呼喊遠遠傳來?;仡^一看,是一個氣喘吁吁滿頭大汗的男子跑了過來。**陶淵明與范進的命運交錯**

在鎮(zhèn)上的一角,范進認出了王權(quán),一個平日里對他吆五喝六的人?!巴鯔?quán),你為何如此?發(fā)生了何事?”王權(quán)面帶訕笑,透露出一個不尋常的信息:“范老爺,您高中了!”

這個消息如同一道驚雷,在范進耳邊炸開。他一時間難以置信,瞪大眼睛,面露錯愕之色。內(nèi)心狂喜與不可置信交織在一起,讓他仿佛置身于夢中。他拉住了恰巧路過的陶淵明,“詩人?。∥抑辛?!這是真的嗎?”陶淵明只瞥了他一眼,似乎對于這樣的喜訊已經(jīng)司空見慣。

范進身著錦衣,滿臉喜色,但不小心跑掉了一只鞋也全然不覺。王權(quán)緊隨其后,關(guān)切地提醒:“范老爺,您慢些,小心摔倒?!?/p>

與此一位老者目睹了這一切,他輕輕嘆息:“人各有志,你做你的官,我做我的漁夫。瞧,我這魚上鉤了。”他猛地一提魚竿,一條活魚躍出水面,老者開懷大笑。

而另一邊,陶淵明的形象則更為深入人心。他淡泊名利,與世無爭。周國平曾言:“不亂于心,不困于情?!边@正是陶淵明的寫照。他的生活沒有華麗的辭藻和繁復(fù)的禮儀,只有內(nèi)心的平靜和對真實自我的追求。

陶淵明給予了范進正視自我、認清自我的力量。當年他初入官場,滿懷期待與熱情,但很快便感到迷茫和失望。他冷眼旁觀官場上的阿諛奉承和爾虞我詐,最終選擇離開,尋找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他的那句“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是他最有力量的吶喊,是他堅持自我、不愿被物欲所迷惑的證明。

陶淵明還教會人們?nèi)绾螔昝撌`,尋找新的生機。他多次出仕又多次隱居,每一次的選擇都是對內(nèi)心的尊重和追求。他的靈魂在泣血中掙脫了往昔的束縛,在過去的鐵鏈里找到了新的生機。

他的存在更像是一處靈魂的棲息地。沈從文的話讓他成為了人們的指路明燈,“有些事看起來很近,走去卻很遠的,缺少耐心永遠走不到盡頭?!庇鲆娞諟Y明讓人們找到了內(nèi)心的安寧,給自己的心靈找到了棲息地。

他的生活態(tài)度讓人思考: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我們是否忘記了內(nèi)心的真實需求?是否應(yīng)該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在忙碌的世界中,我們都應(yīng)該靜下心來,尋找那一片凈土,讓靈魂得以解脫,得以安生。

無論是范進的得意還是陶淵明的淡泊,他們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告訴我們關(guān)于人生的道理。在這紛擾的世界里,或許我們都應(yīng)該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蛟S在某一天,我們也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片凈土。改寫后的偽原創(chuàng)內(nèi)容如下:

提及淡泊名利,不得不提及詩人陶淵明,他不僅是一位文學巨匠,更是一位隱逸詩人。他的詩作多表達對大自然的向往和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在《歸園田居·其一》中,他寫道:“少年不適應(yīng)世俗的韻調(diào),本性所愛卻是山林溪谷?!痹凇稓w去來兮辭》里,他感慨道:“認識到迷路不遠,醒悟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倍凇稓w園田居·其三》中,他又描述了自己日常耕作的情景:“早晨起來管理田園,帶月鋤頭歸家?!?/p>

在古代中國,“追逐名利”成為了一種普遍現(xiàn)象,人們都渴望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實現(xiàn)人生巔峰。然而陶淵明卻夢想著回歸田園生活,這是否顯得與他的時代格格不入?實際上,陶淵明的夢想并非一開始就是如此。在《歸園田居·其三》中他曾提到:“種豆于南山之下,草盛而豆苗稀疏”,這說明他并非擅長農(nóng)耕。起初,他也曾滿懷熱血,有著偉大的抱負。但晉朝的門閥制度使得“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在當時的官場中,相互傾軋爭奪權(quán)力的氛圍十分激烈,陶淵明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

除了社會環(huán)境的壓迫,陶淵明自身的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自視清高,孤芳自賞。為了養(yǎng)家糊口,陶淵明曾到離家不遠的彭澤擔任縣令。他的上司派來一位粗俗傲慢的官員視察,這位官員要求陶淵明在細節(jié)上嚴格遵守禮節(jié)。身邊的人告訴陶淵明:“要見這位官員必須注重儀表,態(tài)度謙卑,否則他會在上司面前詆毀你。”一貫正直清高的陶淵明無法忍受這種待遇,他感嘆:“我寧愿餓死,也不愿為了五斗米的薪水向這樣的人彎腰?!庇谑牵麘嵍o職,離開了僅擔任了八十幾天的彭澤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涉足官場。

離開官場的喧囂,陶淵明真正體驗了田園生活的樂趣,如他所描述的那樣:“遠處村落溫暖人心,田間煙霞依依不舍。狗吠深巷中回蕩,雞鳴桑樹巔鳴叫?!泵c品德,陶淵明兩者皆重視,但在無法兼得時,他選擇了舍棄名利而堅守道義。

這篇關(guān)于陶淵明的文章由我愛搜學整理,旨在展示陶淵明的隱逸情懷和淡泊名利的價值觀,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