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擇校母親親述:中考后選擇國際學校最糾結(jié)什么

眾所周知,中考之后是孩子選擇就讀國際學校的最好時機。許多家長會讓孩子選擇國際學校的同時參加中考,因此在他們心中一直有很多關(guān)于國際學校和公辦學校有何不同的問題。今天播播老師找到了一位國際學校擇校母親的言傳身教,快跟著成都幼師學校的老師一起來看看吧。

1)國際班和高考班差別大嗎?

分享一個小故事吧。

兒子高一暑假開始上第一期SAT的一個培訓班,同學中有不少是京城某名校的高考班同學。我覺得兒子經(jīng)過一年的英語適應,在英文上應該很有優(yōu)勢。可一問他,卻得到了令我意想不到的答案:人家數(shù)學、英語水平都很高的,如果說有什么差一些的地方,那只是對美國文化的了解差一些。雖然我覺得,那時候我兒子口里的美國文化,也就是橄欖球賽規(guī)則。不過,SAT今年開始進行了改革,據(jù)說降低了單詞的難度,增加了經(jīng)典原文的閱讀。這么看,美國文化可能真的會對未來的升學產(chǎn)生一定影響。

2)上名校有好處嗎?

答案當然是“有”,不過也可能有壞處。

先說好處。師生優(yōu)秀、資源豐富就不用多說了,從大學招生看,美國大學很重視長期生源,有過多次被美國名校錄取的中學,就會成為不少學校的生源校。作為該校的學生,不僅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比如大學招生官的到校演講、師哥師姐們的經(jīng)驗介紹甚至推薦),而且,仿佛隱隱中更容易被招生官青睞。有些人說之所以有這些生源校,是因為中國學生的不誠信導致的。

很多學校任意修改成績、學生自己寫推薦信的做法,導致美國大學對中國學生的成績有懷疑,因而更相信這些有過合作的名校。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對。因為看《the chosen》就可以發(fā)現(xiàn),美國名校在本國也是有傳統(tǒng)的生源校的。

在美國,大學招生更像一種企業(yè)行為,AO要和優(yōu)質(zhì)中學保持良好聯(lián)系,尋找最優(yōu)秀的學生并且勸服他們加入自己的學校。有點兒北大清華搶學生的意思。名校的好處都是之前的師哥師姐們用自己的優(yōu)秀表現(xiàn)為新學生們積累出來的成果,這也是名校之所以稱為名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學校對這個聲譽也會極為珍視、用心維護。包括,正規(guī)的教學、誠信的GPA、規(guī)范的老師推薦信、嚴格的申請過程等等。-至少我兒子的學校一直是這樣說,也這樣做的。

美國大學比起高考,還是有一個優(yōu)點:雖然成績是硬道理,但是它并不是大學考察學生的唯一條件。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這一點也是名校的優(yōu)勢。有著名教育學家說過:年輕人自己之間互相學習到的內(nèi)容遠遠大于他們在學校課程中學習的。所以,身邊這一群優(yōu)秀的伙伴,不僅可以是競爭對手,也可以看作良師益友。

但是,如果我們只從申請大學這一件事看問題,對于學生個體,名校也有名校的問題。當然,我談這個問題,并不是希望大家輕易放棄名校的想法:哪怕是那些覺得自己在學霸中很難脫穎而出的同學。

美國雖然有兩個統(tǒng)一大學升學考試:SAT/ACT,但是,最影響學生學術(shù)能力評估的指標,卻是GPA。GPA是學生的平時成績,只有同校的比較才有真實的意義。這里的同校比較,遠比高考的同校比較要重要的多。不管曾經(jīng)是多么優(yōu)秀的學生,湊到一起也都要再分出個前三名和后三名。所以,進入名校也就意味著面臨更激烈的競爭,自己的孩子是否適合、是否有能力、有勇氣面對同學之間的競爭,其實是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如果能想通這個道理,大學選校也會從容很多。

我曾聽說某名校老師讓一入學的學生交多少萬找機構(gòu)學習標化考試,也曾聽說有學校為準備標化考試和申請全面停課??傊?,雖然都是國際班,但是其中奧秘各有不同。建議真有心想了解的家長,一定不要錯過國際班招生前的介紹。聽聽學校的想法,看看學校的課程設(shè)計,和在校同學多聊聊,一定會有自己的體會。

至于選擇,我覺得就兩點:1.從家長角度,找相同教育理念的;2.從孩子角度,找適合孩子的。

相同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在于,將來家長不別扭。否則,你特看重成績,學校偏偏強調(diào)素質(zhì);你希望孩子將來學點實用的工科,學校偏偏給孩子灌輸文史的重要性;你覺得為了申請上好大學可以做些美化加工,學校偏偏對成績丁是丁卯是卯。這樣擰巴三年,家長肯定別扭;而孩子夾在學校與家長不同的認知中間,也好過不到哪里。

適合孩子則包括:適合孩子的能力,以及適合孩子的性格。關(guān)于能力其實前一個問題已經(jīng)說了不少,這里更想說的是適合孩子的性格。孩子是否在意自己的位置,孩子是否喜歡競爭,孩子是否需要老師盯著才能完成各種任務,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要素。總體當然是,自覺的孩子在哪里都能干好;

#p#分頁標題#e#

但是,對于很多孩子來說,放養(yǎng)型學校和保姆型學校對升學結(jié)果的影響還是有差別的,即便也許高中教育的真正效果,是要在出國后、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看到。所以,這又是一個家庭選擇的問題:作為家長,我們在意的是短期還是長期。我個人的看法是越早放手越好,因為孩子們最終還是要自己面對這個社會;但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如果能抱著進入一所美國名校,那就先抱著,反正他們以后有的是成長的機會。

總之,名校各有千秋,我覺得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原則四: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

4)你覺得國際班好在哪里?

要是具體到我兒的學校,我覺得最根本的就是教學理念甚合我心。就跟電子商務的核心是商務,電子只是渠道和手段。高中國際班的核心還是高中教育,而不是外國大學入學考試培訓營。這兩年多,不僅是孩子學習知識、準備考試的時間,也是孩子三觀逐漸明確的重要階段。

學校、老師言談舉止所倡導的理想主義,雖然在這個社會的現(xiàn)實狀態(tài)中有些不合時宜,卻讓我很欣喜:如果連學校都不再有理想主義存在,我們的社會還有什么希望呢?更高興的是,我從兒子的身上感受到學校教育的力量。有時候我會想,我們選擇西方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就是希望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人格健全的公民嗎?

5)要不要去美國讀高中?

我不了解美國高中,放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這兩年中國高中生的誠信倍受質(zhì)疑,特別是標化考試作弊造成了極壞的影響。于是,不少低年級家長會問這樣的問題。就我了解的情況,去美國高中讀書,成績更可信、環(huán)境與資源更好(通常情況)、接受的西式教育更純粹,而且因為有國外學習背景,在大學錄取中也能獲得不少優(yōu)勢。

不好的地方可能就是:孩子的獨立性是否足夠?成長過程中的親情庭缺失如何彌補?就我來看,沒有什么結(jié)果值得付出這么大的代價。